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休闲 >“天海跑团”的活力奥秘 正文

“天海跑团”的活力奥秘

2024-05-09 23:11:42 来源:烽清头条作者:知识 点击:724次

原标题:“天海跑团”的天海跑团活力奥秘

白露,清晨,力奥长沙。天海跑团当轻快的力奥脚步唤醒沉睡的城市,教员傅德龙已绕着烈士公园跑完4公里。天海跑团秋风微凉,力奥手机传来“这是天海跑团您第166次跑步,配速为‘刻苦跑者’”。力奥

突然,天海跑团傅德龙身边掠过一个熟悉的力奥身影,那是天海跑团“天海跑团”的另一名成员。这样的力奥偶遇,在清晨、天海跑团在黄昏,力奥在国防科技大学周围的天海跑团每一个跑道边,已习以为常。

“天海跑团”,奔赴海天。在这支由国防科技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教员自发组织的跑团中,既有荣获多个国家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的学术大家,也有耕耘三尺讲台20余年的教学名师;既有鬓角悄然发白的中年骨干,也有刚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后浪。课堂上,他们显得有些神秘且严肃,但在课堂之外,他们习惯于在跑道上挥洒汗水,用矫健的身姿诠释属于军校教员的风采。

每一段路,都是一个坚持的故事

国防科技大学“天海跑团”在“庆七一长跑”活动中交出一份成绩单。这,仅仅是跑团成绩单的冰山一角。今年6月,“天海跑团”累计奔跑4104.43公里;今年上半年,“天海跑团”累计奔跑15462.91公里。

曾有人问跑团负责人、气象海洋学院研究员赵军:“这样的强度,你们怎么跑下来的?”“平时教学科研工作那么忙,你们哪里来的这么多时间?”

赵军的回答只有两个字:坚持。

坚持,不仅在奔跑的路上,更在科技攻关的征程中。一个程序要运行几个小时,一个功能优化要花几个月,一个模式框架要攻关几年……这样漫长且枯燥的故事每天都在这所军校发生。

一个人坚持,一群人坚持。一代人的努力,几代人的传承。

因为坚持,天气预报团队代码一行接着一行敲,系统一代接着一代做,认准的事毫不动摇地干下去。他们用30余年的时光,为我军打造了自己的核心数值预报业务系统,实现了我军战场气象保障的历史性跨越。

工作中养成的坚持,也让这群跑者在奔跑中愈发坚定。

“从容坚定前行,这是我跑步的第1385天。”9月6日下午7点,赵军在微信群里分享了一张跑步轨迹图。2015年夏天,他和李金才等几个热爱跑步的同事一拍即合,成立了跑团。“当时大家完全没想到能够坚持这么久,只是为彼此打气。没承想,就这样6年过去了。”

一开始,曾有人嘀咕:“经常跑步,会不会影响干活?”后来,他们拿出一项项科研成果,质疑烟消云散。“高效工作、健康生活”成为他们的口号。

“我们大部分是利用早上或者晚上的时间去跑步,一开始会觉得累,可一旦坚持下来,跑完了反而会更有精神,这样工作和加班都更有效率。”教员李小勇说。

路再远,坚持总能抵达终点。“马拉松的跑量你都完成了,系统的优化方法还怕攻关不出吗?”跑道上,赵军拍了拍李小勇的肩膀。一群科技骨干力量铆足了劲,继续在攻关路上前行。

万物皆可量化——理工男特有的浪漫

“欢迎学妹张雪妍入群。”“拒绝秋膘,让我们一起跑起来!”在跑团的微信群里,大家都在热情地欢迎新成员加入。

“请仔细阅读‘团规’!本月大家的标准是8次和6次!”这条稍显与众不同的“暖心提示”,来自“天海跑团”发起人之一的李金才。对于“团规”,李金才有说不完的话。“你们来看看我们的‘团规’,既科学又严谨,而且充满人性化!”聊到这里,李金才从兜里掏出一支笔,随手扯了一张纸,开始画起表格,娓娓道来。

“本月有M天,在本月第D天提出请假,则需在请假日之前完成的任务次数为(D-1)/M×N四舍五入取整,其中N为本月规定完成任务次数。”在一份592字的跑团“团规”里,这样的量化要求比比皆是。

为了这份“团规”,李金才和其他跑团成员不仅考虑到跑步者性别、年龄、伤病请假等,还设计了任务公式进行演算,每个月对成员的跑量进行统计、分析。“我们还用自主研究的天气预报系统观测天气,修订跑步计划。”李金才自豪地说。

万物皆可量化——这似乎就是理工男特有的浪漫。这群早已习惯跟数据、公式打交道的军校教员们,不自觉地将严谨细致的态度带入到跑团之中,并被大家广为接受,形成了团队特有的文化。

“跑步就跟做课题一样,一定要坚持问题导向。”赵军说。曾经,一名年轻教员跑步次数少,为了跑量达到规定,月底一次性跑了个半马。跑团里的“专家们”知道后急得不得了,生怕他跑坏了身体,连忙帮着调整跑步方案。

如今,严谨细致的团队文化早已刻入每名成员的心中,并在工作中化作测天探海的钥匙,帮助他们打开一个又一个自主创新的大门。

在刚刚结束的某次攻关任务中,同样是这群人,任务前多次预案,任务中一丝不苟,任务后复盘反思,顺利保障了部队重大活动。

因为热爱,所以奔跑;因为奔跑,所以不再孤单

“跑步和科研很像,都是寂寞而孤单的事,但是在这里,孤单者不再孤单。”在教员张文眼中,加入跑团意味着自己有了许多同行者。通过跑团这座特殊的桥梁,张文找到了教学科研中许多隐藏的宝藏。

“我和冷洪泽老师目前围绕基于大数据处理的机器学习展开合作,已经撰写一篇论文。”两名身在不同系所、不同研究方向的教员,通过跑步熟悉起来,一起合作了许多有意义的事。

谈起加入跑团的感受,从事大气科学相关研究的黄泓思绪回到了2018年春天。那时,她刚刚加入跑团,经常听到大家一边转圈一边聊着模式并行优化、气象海洋大数据等话题,时常不知不觉已转了几十公里。“和同事们从陌生到熟悉,不断交流的过程中也提高了我的科学研究水平。”黄泓说。

跑团不只是一个运动爱好者的团体,从某种程度而言,它更是不同科研团队不断融合的桥梁。即使每名成员加入的原因各有不同,但加入之后,大家的意见变得格外统一——这里有一颗青春的心、一颗在运动中享受快乐的心、一颗释放工作压力的心、一颗对热爱事物坚持到底的心。

因为热爱,所以奔跑;因为奔跑,所以不再孤单。

跑步前,在马路旁的台阶上,有的人伸出腿拉伸热身,也有三两人相互拍打肩膀。这种不经意的动作,透露着这群平均年龄不足40岁的军校教员青春的心态。

热爱,不需刻意用语言表达。在一双双充满坚定的眼神里,在脸颊流下的汗水中,在打卡后上扬的嘴角上,在跑步后冲进实验室的劲头里……你都能看到热爱。

同样在跑团中收获满满的还有教员杜辉。在刚刚结束的新教员研究生课程试讲中,杜辉顺利通过试讲。试讲前,学院资深专家吴建平教授对他进行辅导。“吴教授用跑步中我们常用的聊天方式指导我,语言活泼、易于接受。”

资深专家带着年轻人一步步奔向远方,各种交叉融合的合作方向遍地开花,跑完步精神抖擞地继续攻关,在这个和谐的团队里,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……以至于院长朱小谦都感到好奇:“跑团里到底有什么奥秘?”为了弄个究竟,他也主动加入了大家的行列。

跑步带来的变化往往是潜移默化的,人们或许很难在短期内找到准确答案。但“天海跑团”的这群教员们深深明白,岁月或许会改变容颜,但跑步这件小事,会让人懂得很多攻关和拼搏的道理。

图①:跑团成员在公园长跑。

图②:跑团成员一起研讨问题。

图③:跑团成员周末长跑后留影。

作者提供(■韩 雪 李百洋 本报特约记者 王微粒)

作者:知识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